|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討論區 / 心靈素食 / Re:衷心感謝日本震災受難者的付出

討論區/心靈素食 文章

主題: Re:衷心感謝日本震災受難者的付出
作者: 俊廷
文 章 編 號: 第 220053 篇
發 表 日 期: 2011/03/19 11:18:39
閱 讀 次 數: 1114
此篇文章 回應: 220050 (CHACHAGIRL)
回應此篇的文章:
推文人氣: (4)


很贊同 CHACHAGIRL所說:日本的震災是全世界的自省與從新思維的契機。吾人當知虛空是一體的,萬物都在演唱無常法,此地的一光一影都和我們習習相關,看得到的我們都有,才會讓我們看見。既然我們看得到此法,就代表我們也有,故要時時反聞自性,並善解眾生。

有一禪門公案:翠巖可真禪師為石霜楚圓禪師的法嗣,接引學人向來以機辯迅捷而聞名於叢林。例如有學僧問:「如何是學人著力處?」可真答:「千日斫柴一日燒。」學僧:「如何是學人親切處?」可真:「渾家送上渡頭船。」所謂「千日斫柴一日燒」,這是在說明無常。千日所砍的柴,一日之間就燒完了,如日本的海嘯和其他災難,人們多年來辛苦的努力,在一剎那間就毀壞了,人命也在一呼吸間就失去了,故修行者的著力處就是要敬畏明白無常,因為自己和所有的眾生都是在無常中,都要面對無常。「渾家送上渡頭船」,這是說要愛自己的敵人,愛一切眾生,無論是親疏或曾經傷害過您的人,在無常災難時都要送上渡頭船。

這次日本海嘯過後的核災,為何會令世界各國擔心,因為核災會影響全球。核能發電以及世間上許多發明,都是人類為追求幸福快樂所創造的產物,但因為眾生有漏,故所發明的東西,在便利人們的同時,也都會有副作用,會影響到自己及其他人。人類往往都是在發生大災難時才會有一些覺醒,但不久又忘記教訓,依然任性,所以世間就不斷地再發生更大的災難反撲。上根器的人,只要看到周糟一些現象或他人的苦難時,就會有所覺悟,明白無常,精進修行。可是大多數的人根器鈍,平時看到一些現象或和自己沒關係的人傷亡,沒啥感覺,只有在發生重大災難時才會有所感覺,或是發生在自己及至親上時,才會感受較深。

     CHACHAGIRL所說這是:提醒人類重視能源與環境問題,也讓人類學習愛的付出與關懷」。的確如此。看到一則人間福報的震災報導:災區3個縣共住了31萬多人。許多避難所中救援物資送不到,一天也許都只分到一個飯團、一個麵包。大家都會排隊,互相讓著,不會搶,不會混亂。一個在為大家服務包飯團的20幾歲的女孩,父母都被水沖走。但受記者訪問時回答說:「我沒有哭的權利。大家都在受苦,我年輕,我應該為大家服務……」她不哭,但電視前的人都想哭……我們在日本的人,發現日本人在面對這次大災難時,沒有怨天尤人、大哭大鬧;晚上9點的新宿驛內,9000人因電車停開沒有車回家,依序排隊等公車,排了一圈又一圈,秩序井然。記者訪問時,只表示好冷,想早點回家。沒有罵政府,沒有罵電車公司,沒有騷動……大家靜靜的等候,在5度左右的寒風中 日本民眾在災難中不會怨天尤人,明白是天災,甘願受,並且隨時付出關懷。他們在苦難中也明白善解他人也很苦,不會和人爭搶食物或爭先上車,不會怪政府,依然展現他們平時就有的良好生活習慣和禮節。這點非常重要,這次災難是一大消業,若能在災難後甘願受,不再抱怨瞋恨傷心,就是完全消業了,不再增新苗。這點身在台灣的國人應該要多加反省,當我們面對如此大災難時,我們的表現又如何?

 


發表  回覆   引用  推文  相關  精華區  轉寄  板公告

推文內容:

小橋但念無常,正觀緣起,明白法界性,面對一切境即可無礙。地水火風之災,都是示現無常法,提醒大眾,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應勤精進,勿放逸。2011/03/21 17:55:37
小提琴獨行俠+鋼琴新好男孩+生理學小帥哥大家都說的很好2011/03/21 8:32:08
淨名很贊同。無常是世間的常,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態,有生即有滅,只要出生就會死亡,這是定業,當因緣盡時即會滅。死亡是果,至於如何死不重要,因緣自然會和合,業緣成熟即會受報,並非死得姿勢不如人所意就是業重,而壽終正寢才是好,答案是都會死。如何死不重要,人切勿倒果為因,將死亡前的因緣造作當作是果,而怨天尤人。2011/03/20 10:25:34
觀空亦空非常認同這篇文章;災難之餘不應有倒果為因之意~ 2011/03/20 3:02:32
食記--(台中)蔬食計畫 (作者:小直)
A咖不打烊 (作者:GiGiah)


猜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內容: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