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自己在國外求學時的一些生活經歷
在外地念書,多少都會遇到同胞, 當我需要幫忙時, 往往伸出手的是在地人, 不是自己的同胞, 有在異地生活的村民有可能有過這種經驗.
我的外國友人看待中國人(華人)時, 他們常說中國人是把自己封閉起來的民族, 如同中國的長城和傳統建築, 我們不斷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一道無形的牆, 我們稱呼外族時用的是蠻夷, 我們的優越感就在這種排外的情結中逐漸累積. 當我們有優越感時又何來的同理心呢?
其實優越感這種心態隱藏了另一種更深層的矛盾--自悲, 在這種既排外,但又不能抗拒外來事物的強勢時, 轉而把自己投射在那個外來的事物上, 當我們無法投射在那個強勢的事物上, 轉而用冷嘲熱諷和批評等惡意的行為再度去排斥, 且時也宣示自己的優越, 如果我的說明是合理的, 這應該可以解釋行天宮那個太太和故事中那個阿嬤的行為. 我想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為甚麼我們的社會有那麼多的昧外現象.
我們一直希望加入聯合國,與國際接軌, 但是我們的社會卻不是友善對待外來的移民, 尤其是東南亞, 當我們看到白人時, 卻又是另一種態度.
國際化不應該只是會講英文, 我們對所有一切的寛容和接納才是國際一份子應該有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