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無分貴賤,"士農工商"不是比較順序,而是分工所需。術業有專精,重點在專精;也因此才有辦法行行出狀元。
剛好在網路上看到的文章,推薦給懂得思考自己想要的未來的年輕朋友 或是 願意與孩子認真討論未來的父母參考!
引用出處 :
http://forum.30.com.tw/Board/show.aspx?go=810
【技職新專業時代】技職新貴 行家出線!
25歲的林芝帆,九年前毅然放棄已經就讀一年的台北市明星學校──景美女中,自願降級,進入私立開平高職(現更名為開平餐飲學校)。
今年9月,十七位基測英文滿分的考生,也放棄進入明星高中的機會,選擇就讀高雄餐旅學院五專部。
過去,普通公立高中最後一名的學生可能就是私立職校的第一名學生,今天,卻有愈來愈多成績優秀的青年學子,主動擁抱技職體系,這只是少數的個案嗎?還是一個成形中的新趨勢?
當大學錄取分數頻創新低的同時,技職體系的分數卻愈來愈高,連教育部技職司司長陳明印都坦承,招生率比起往年,「超乎想像的好。」
根據陳明印逐一向各家技職學校訪查,原本在招生上最為弱勢的技職學校,最低錄取分數,平均竟提升了13分,而較搶手的技職學校,入學最低分數甚至增加多達31分。
從萬般皆下品到術業有專攻
台灣正邁入一個新專業時代,特別是20到35歲這一代,逐漸揚棄傳統升學主義窠臼,從正規教育體制開始,就勇敢選擇自己所要發展的方向。他們要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父母的老路。
九年後的林芝帆,從開平高職畢業後,再取得澳洲藍帶廚藝學校學士學位,如今應聘到美國佛羅里達的迪士尼郵輪上工作,走向國際舞台。她的學長劉一帆,則從一個當年浪蕩不羈的「壞學生」,搖身一變,成為國際知名連鎖飯店集團競相延攬的西式料理主廚。
林芝帆現年25歲,劉一帆32歲,比起大多數同年齡的人,他們都更早確立了自己的方向,減少在求學過程中錯誤摸索與浪費的時間,自然,也更快達到期望的成就。
針對新專業時代的來臨,以及社會對技職教育的看法,《30雜誌》於10月,獨家進行《台灣技職教育大調查》(詳細調查結果,參見68頁),結果發現,高達八成的人認為,專業技能重於名校頭銜,同時,更有逾六成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他們會選擇技職體系,而非一般升學體系。
為什麼會有這些新的變化?除了新世代認定「成功」的價值觀改變了,就業市場的轉變也是背後推波助瀾的一股強大力量。根據主計處公布的失業率顯示,從民國91年迄今,高中(含高職)及專科畢業生,失業率都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反而是大學(含以上)畢業生,失業率節節高升。
若進一步細分高中、高職、專科與大學(含以上),四個類別的畢業生來看,在今年9月,專科畢業生失業率最低,僅3.31%,高職其次,高中第三,大學以上則失業率最嚴重,高達4.97%,即將突破5%。
一技之長勝過一紙文憑
再從所得來看,雖然大學以上畢業生的平均所得仍屬最高,但卻呈現急速衰退趨勢,根據教育部資料,從民國89年到94年期間,高中(職)與專科畢業生,平均月薪各小幅衰退1.4%與1.3%,但大學以上畢業生,卻有高達9.8%的跌幅。
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指出,今年順利找到工作,比例最高的社會新鮮人族群是專科生,文憑不再是求職優勢。但比起文憑,方光瑋強調,新鮮人求職不順的最大癥結,在於不清楚自己「要什麼」。
主導過去的開平高職轉變為專業餐飲學校的夏惠汶感嘆:「不是技職教育前景大好,而是普通教育太偏重知識灌輸,缺少為什麼要學這些知識後面更深層的結構,技職教育反而比較務實,讓他學了一個可以求生的技能。」
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是大力在台灣職校增設餐飲科的重要推手,他感慨說:「把每個人都集中在同一個方向去發展,本來就是一個災難。」他指出,英國教育是高中畢業以後有一年的空檔(The Gap Year),不是繼續準備升學,而是叫你去旅行,看看課堂以外的東西。
當大學升學窄門大開,愈來愈多普通高中設立,反而意外造就了技職學校的重建。近幾年,私立技職學校在面對少子化以及社會變遷衝擊所產生的危機感,加速教學改革,讓專業技能科目跟上社會需求,而教育部也協助鬆綁法規,放寬師資限制,讓專業人才可以憑證照,進技職學校貢獻所學。
技職學校辦學認真,競爭力大增
技職學校近年的轉變,給技職司長陳明印留下深刻印象,他直言不諱指出,前不久,教育評鑑委員到各大技職專院校去視察,「結果他們回來跟我大嘆,這些技職院校辦學的認真程度遠超過他們想像,比一般大學更認真。」陳明印說
受到少子化影響,技職學校招生總人數雖然降低,但是高雄餐旅學院餐飲科還在繼續增班,開平餐飲學校招生更是年年爆滿。
前凱悅飯店副主廚,目前擔任高雄餐旅學院西餐廚藝系助理教授陳寬定,非常羨慕現在的學生,他笑稱自己是「生不逢時」,「以前我們想要學西式廚藝還要到國外,現在在台灣就可以。」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更直言:「如果是在十幾年前,開平與高餐學生就算努力也無法開花結果,因為大環境還沒改變。」
除餐飲外,美容科、觀光科等也當紅,去年主辦四技二專考試招生學校的亞東技術學院就表示,去年最熱門的科目,首推美容類,報考人數激增五成。
而今,整個社會已經朝多元價值方向走,高學歷不是唯一出路,年輕一代已經準備好要走更寬廣多元的道路,但是我們的社會準備好了嗎?有兩點必須特別留意。
第一是目前重視實作的技職教育,不能被學術化。嚴長壽就擔憂地指出,技職教育是如此重要,但是技職教育若被學術化,讓技職老師,也都要去考個碩士,以後就是災難。
第二,技職科系的就學人數,必須因產業實際需求平均分布,否則也會重蹈普通高中的災難。當大學畢業生有超過10萬人找不到工作,陳明印卻說:「目前台灣基層技術人才尚缺31萬。」其中,航海業、精密機械、模具等都是目前特別嚴重缺工的產業。
大學生沒工作,產業卻鬧人才荒
擁有16項發明專利,2006年更以「自動剎車系統」發明作品拿下第58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賽金牌獎,陸軍專科學校動力機械工程科教師林保超指出,台灣早年在技職教育裡培養了許多機械工程的技術人才,成為國家競爭力上很大的優勢,如今大家都在搶時髦,找最快看到成效與機會的專業科系選讀,反而是機械工程人才需要長期培養,他很擔憂台灣的機械技術人才正在消失中。
根據教育部、勞委會、經建會等跨部會的合作研究,目前台灣產業有三大區塊最急需人力,分別是特殊或是嚴重缺工的產業,如模具、精密機械等;產業升級轉型重點產業,如製造業、農業與服務業;以及新興產業,如健康照護、綠色產業等。今年教育部正式開辦的「產學攜手計畫」就是希望透過產學合作解決各領域的人才荒,以解決有人畢業了沒工作,很多願付高薪的公司卻找不到人才,譬如航海業擔任三副的工作,月薪在10萬元以上,卻嚴重缺工。
至於技職院校師資所面臨的專業人才任用與如何吸引優秀技職教師留任,已經重新修法,目前正在立法院審核當中,例如老師升等資格可用專利實作來取代文憑;專科以上學校專任教師,經學校同意後可至營利事業兼職等新規定,背後的考量,正是為了讓技職老師能不斷充實產業經驗。「台灣有九成七以上都是中小企業,培養技職學生就是培養國家競爭力。」陳明印十分肯定技職教育。
「不會念書,就去學一技之長吧!」這是過去家長送子女到職校的無奈心情。但是,今日的技職院校畢業生,已不再是傳統的「黑手」或麵包師傅,他們是新一代的百工達人,靠著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實力,贏得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