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牛磺酸的確是從牛體內提煉出的 但是因為市場需求 已經步從牛體內提煉了 所以蠻牛當然不是葷的食物。
其實牛磺酸屬於氨基酸的一種,牛磺酸大量存在於視網膜及腦部,有充足的牛磺酸可增進視力、腦力的發育。而嬰兒無法合成足夠的牛磺酸,需從外界攝取,故牛磺酸被認為是嬰兒營養學上所必須之胺基酸,對嬰兒來說相當 重要。
下列是製造方式:
1. 1生物提取法
用自然生物原料生產牛磺酸是通過牛膽汁水解或將烏賊、蛸、珠母貝等海產品用水提取後再濃縮而得牛磺酸。牛膽汁中牛磺酸的含量雖高,但它與膽汁酸結合成牛磺膽酸的形式存在,不能簡單地分離提取。而且即便是牡蠣等天然動物中含量較高,但也在鮮重的1%以下。該法技術較成熟,工藝簡單,但原料來源有限,不易保質,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1. 2發酵法
日本研究者(1986)報道,有鏈球菌或微生物提取的酶,從結合膽汁酸制取游離氨基酸,將來源於牛肉的鏈球菌在含有1.5g牛膽汁提取物和葡萄糖的培養基中37℃培養2d,可以產45g牛磺酸。據Nakanishi(1988)報道,將一株谷氨酸棒狀桿菌在含有葡萄糖、蛋白胨、KH2PO4、K2HPO4、MgSO4、生物素、酵母膏、尿素和維生素B1的培養基中28℃搖瓶發酵4d,最後牛磺酸產量為870mg/L。
1. 3乙醇胺法
在一定溫度下,將乙醇胺滴加到等摩爾的濃鹽酸中,在繼續通入氣體氯化氫至不再吸收為止,先制得中間體氯化氫-β-氯化銨,將中間體用亞硫酸鈉磺化的粗品,粗品進一步用活性碳處理、重結晶而得產品。我國牛磺酸的生產起步較晚,工藝還不完善,處於逐步改進階段。其中一種用硫酸代替鹽酸改進牛磺酸的合成工藝取得較好效果。方法是在一定溫度下,將乙醇胺滴加到硫酸中,使乙醇胺成鹽,經酯化而先制得中間體硫酸-β-硫酸銨,然後將所得中間體用亞硫酸鈉磺化,經濃縮、結晶、過濾的粗品、然後將粗品通過活性炭吸附、重結晶而得白色晶體產品,其牛磺酸含量大於98%,總收率可達50-55%左右,國內目前多採用此法。
德國Pauluty(1985)用氯化亞砜在等量的羧酸存在下,於60℃與乙醇胺鹽酸鹽反應7h,產率高達99.1%反應條件溫和,產品純度高,但反應尾氣回收困難,易污染環境,腐蝕設備。丁學傑(1991)用氯化、磺化兩步進行。先在鹽酸中滴加乙醇胺,然後用氯化氫氣體制得氫氯化-β-氯化銨晶體,收率為76.1%,然後濃縮,用乙醇結晶、精製,收率為63%,兩步制備牛磺酸的總收率47.9%,純度為98.8%。高仕祥(1996)採用與丁學傑相同的方法,改進了操作方法,並用電滲透析法脫鹽,整個合成牛磺酸過程的收率為83.6%。
1. 4乙撐亞胺法
乙撐亞胺與亞硫酸鈉直接反應,一步合成牛磺酸,反應溫和,沒有副產物,精製方便,純度達99.4%,產率達88.9%,但缺點是乙撐亞胺沸點低、毒性大、易聚合爆炸、不易保存。為克服這一缺點,可用乙醇胺催化脫水環化法生產乙撐亞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