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可能是: 對生活產生興趣能力降低了, 記得小時候對一切都感到好奇, 什麼東西拿在手上都可以把玩一番, 一塊小積木都可以玩得不亦樂乎, 當人們長大了, 那隻創造快樂的手不再揮舞了, 取而代之的就是 "無聊". PS: 快樂是一種能力 (對事物產生興趣的能力), 而不只是一種狀態.
第二個可能是: 沒有意願去處理 "障礙", 不論從事哪一行, 一定會有困難或不是那麼美好的地方, 可是人們並不 "喜歡" 這些 "障礙", 並因而放棄了原來工作或目標. PS: 如果有意願並有能力去處理那些 "障礙" 的話, 那反而是樂趣的來源. 想想看, 一個毫無障礙的電玩會好玩嗎? 好不容易打敗遊戲中的大魔王, 應該是很有成就感, 很有樂趣的一件事, 不是嗎?
第三個可能是: 根本不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標是什麼? 有事做或想去做某件事不一定是你的人生目標, 當人們不是在做他自己的目標的事時, 通常是不會太有樂趣或太有成就感的. 人們自己的目標通常在很小的時候就確立了, 只是通常在大人們的 "好意" 之下而被抹滅了, 後來就忘記或不想要那個目標了.
有一個小孩 (這是真實的事) 從小立志要當飛行員, 可是他爸爸很好心的告訴這個小孩: "我們是鄉下人家, 家裡很窮, 你是不可能當飛行員的, 好好唸書, 將來找一份工作......", 之後, 那個小孩就放棄了那個目標, 找一份正常工作做, 可是, 就是做一行怨一行......
想要尋找人生基本目標是有方法的, 而那是對孩子而言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也許對大人而言也是.
>【 在 舉起夢想的翅膀×擁抱希望的星空=許下星願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學校的老師提到我要轉行
>有好幾個老師都和我說
>讀醫藥很不錯
>以後很熱門
>當老師累死了
>學生皮的很
>認真教也沒人想要聽
>早就不想當了
>也許做一行真的會怨一行吧
>但我還是無法想像愛孩子的我
>教了幾年書後會變成討厭教書的人
>成為只教書不教人的教書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