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好意思,昨天趕著出門,看著書打字,沒發現一些字被選錯了:$
相簿->向不
金前->金錢
像是時->項事實
具疲->俱疲
製會->智慧
剛仔細review的同時,我回起以前大學時(我讀逢甲資工),一位很照顧學生的徐老大在謝師宴鼓勵畢業學生時提到這樣的概念:「我應該會比你們先走,但只希望你們哪天要合上眼時,可以對自己說-這輩子沒有白活,這樣就夠了」....呵呵,這句話∼∼真是令我印象深刻嚕!
>【 在 scwei(魏孝丞=胃下垂@_@) 的大作中提到: 】
>漢仔您好:
>
>針對您這個問題,我目前正在看一本書:「當和尚遇到鑽石」,可能可以解決你的困擾處。這本書都從生活、職場、商場的角度出發,如果是經營者、管理者、企業、商場人士,都蠻適合來看這本書的。
>====================================================
>這本書裡面有提到三個原則,供參考:(以下摘錄自該書內容)
>
>第一個原則是,要做生意就要成功,就得賺錢。在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里普遍存在著一個觀念,認為一個追求精神生活的人總好相簿應該賺錢、事業順利。其實在佛教教義裡,錢本身沒有罪過。何況擁有較多資源的人要比沒有的人更能多行善事。問題是,我們是用什麼方式賺錢,我們瞭不瞭解錢從何而來、如何能叫它源源不斷,以及我們是否以健康的態度去面對它。
>整件事的癥結在於,要用乾淨誠實的方法賺錢;要清楚瞭解錢的源頭才能取之不盡;以及要用健康的態度來看待擁有金前的這像是時。只要能做到這些要求,賺錢和修行這兩件事情絕對不衝突。事實上,它也可能變成修行的一部份。
>
>第二個原則是,我們應該能夠享用金錢。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學會如何能一邊賺錢,一邊還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創造財富的過程不應該讓我們身心具疲,以致無法享用財富。一個為了做生意弄壞了身體的商人,根本失去了經商原有的目的。
>
>第三個原則是,一個人應該能在最後回顧自己的事業時,告訴自己這些年來的經營是有意義的。每個事業就好像每個人生都會有個盡頭。在我們事業裡最重要的時刻,也就是當我們最後回顧既有的成就時,我們應當能從我們經營事業與經營自己的方法中看到一些永恆的意義,為我們的世界留下一些好榜樣。
>總之,無論是商業活動、古老的西藏製會、甚至是人類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富裕自己的生命,達到自我內在與外在的豐盈,就要能經常保持高度的身心健康才行。
>
>
>=======================================================
>
>就胃小弟個人而言,之前曾經有一個很大困擾:「做一件事或看待一件事時,如何確定初發心是對整體社會是最佳的解答。因為有可能有人是用最真誠的心從事改革的任務,但卻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蠻感恩的,去年於台北一場國際會議上獲得講者(聖嚴師父)的解答:
>
>「兩個前題:第一,必須利人的;第二,要有足夠的資源。資源包含三個條件:知識、技能、社會資源。正確的知識可以避免判斷錯誤,造成好心做壞事的盲從結果。而技能與社會資源則是達成任務的條件。」
>
>這兩個前提我覺得超級好用,包含職場工作上、或者是幫忙非營利組織推動一些事務。
>
>
>其實還有些東西想補充,但因為有投其他媒體原因,時間上目前比較不適合直接在小館的版面出現,我預計五月時會轉回自己的blog裡。
>
>
>
>
>>【 在 漢仔 的大作中提到: 】
>>素食又是個虔誠的修行人也會重視金錢、地位及物質生活嗎?
>>對於money這個東西,似乎越多越好,但對我們這些修行人是否全都是嗤之以鼻,夠用就好?
>>而在擇偶時,尤其是女生吧,儘管本身是修行人,選擇對像也是會考量對方的財力吧
>>在自己追求宗教之精神生活的過程中,看看週遭發達的朋友們,又難免起了凡心,似乎很難抉擇...........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