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陳藹文 的專欄 / [關於飲食的思考與學習No.5] 無味之食?

陳藹文 的專欄

[關於飲食的思考與學習No.5] 無味之食?
2009/03/19
點閱率:4,870

在食品添加物課程中,我們把所有讓學員吃吃看的互動設計,都取名為「味覺挑戰」,不管是用盲測的方式試吃後猜哪一種黃豆是有機、非基改、和選豆,或試喝有機豆漿、便利商店豆漿、和早餐店豆漿,都會有人沒舉手做出自己的選擇。雖然老師笑著帶過,但那一幕我卻印象深刻。

皓福老師的課堂上經常會讓大家吃,然後,問大家覺得怎樣?味道如何?吃到什麼?好不好吃?在人數少的時候,大家都會輪流回答到,甚至主動說出自己的感受,但人數多的課堂上,就會出現沒有答案的人。

「沒有答案的人」通常是回答「不知道」,而問題並不是知識題,沒有標準答案,而是問自己的感覺如何而已,還是有人會思考幾秒後,回說不知道、沒感覺、吃不出來、都一樣......。

一方面,我覺得是我們所受的教育問題,從小到大沒有被鼓勵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感受,怕說出錯的答案、怕丟臉、習慣安安靜靜地接收訊息,所以即使有感覺,也寧可放在心裡,少說少錯,也少被追問下去。

有一次上課前老師給我兩片芭樂,第一片香脆好吃,第二片口齒留甜,但老師問我哪一個是有機的、是我的務農課美麗老師所種的?雖然我一度想猜前者,但潛意識的自尊心跑得比較快,怕答錯,所以放棄表態。我自己就是那個會回答不知道的人呀!

但這種情況還不算太糟,起碼有感覺,只是不想說。

另一方面,是令人擔心的,可能有很多人過著食不知味的生活,且不以為意。若是三餐溫飽不易的人,無暇思索味道一事,還可以想像;若是已經有餘裕上課,尤其進修飲食相關的課程,實在難以理解他們的味蕾為何罷工?

人們對待自己的味覺,是否過於輕率?

有可能是從小我們的飲食習慣所致,家裡餐桌上所追求的「色香味」,通常是醬油、味精等各種調味料重重堆砌而成,我們對食材原味的覺知能力已被消弭不說,對一般料理的味道,也幾無所思,經常因為沒時間就把一餐囫圇解決。

或即使有空吃飯,也配報紙、配電視,無意識地把面前的飯菜放進身體裡。食不知味並非心情不好什麼的,而是意興闌珊,懶得啟動味覺,鮮少細嚼慢嚥地去做「品嚐」的動作,幾乎沒有問過自己:這是什麼味道?有什麼感覺?

但也有很多人是積極飲食者,熱愛追逐美食,由於各人對美食的定義不同、要求不同,結果會走兩個極端,一頭是味覺能力變得超強,食物好壞一口即知;另一頭則也有暴飲暴食者,難逃味覺與身體健康都被破壞殆盡的命運。

或許,味覺這件事,在這樣的發展下,已經變成是需要學習的了!所以我把這篇文章的小類放在食習中,學會對所食之物用心品嚐,然後用一點思緒整理出自己的感覺,說出來或寫下來或與人分享,都是很好的練習。

在世界城市散步學這本書裡,劉黎兒寫了京都篇,篇名為「京料理的美學之旅」,內容有:早起、限用當地土產食材、超越動物本能的美味、反映季節時令等,其第五章主題是「精細的品賞能力」,提出了與我戚戚焉的看法。她說:

「料理的師傅以及客人都需要高度的集中力以及纖細的品嚐力。京料理選材當然很重要,活用素材的技術更為重要,師傅需要長年的修行,才有自信、勇氣、度量以及sense來料理材料。......享受料理的食客,要積累一些經驗,才能談笑風生而又能在吃的瞬間收心閉氣地品嚐料理深奧的美味。」

之前我曾寫過「做菜使人勇敢」、「做菜的人決定了世界的樣子」等文章,看了這個段落後,我甚至想說:「做菜是一種修行」啊!尤其「度量」二字,把料理可能的境界與深度說穿,是我沒有想到的。

食者的「集中力」、「品賞力」之重要,吃的瞬間要「收心閉氣」才能體會深奧的美味,則是料理最終應該坐落的地位,如果品嚐者沒有知覺、沒有心思,那再好的菜、道行再深的師傅,都不會到位,都不會有共鳴,都不變成真正美味的食物。

因為,美味的,不是「食物」本身;美味,存在的位置,是在人的味覺上!

劉黎兒在文章中是這麼形容一碗湯的:「從漆器的木碗升起香氣,無色清澈的湯汁裡有許多複雜的香料交錯糾結,因此神經要從鼻子移轉到舌頭,先喝一口,仰望天井,宛如天降甘露,一小碟、一小碗裡都自成一個小宇宙,讓人吃後五官服貼、餘韻猶存。」

可不?食如知味,自成宇宙啊!




作者》 陳藹文

曾任素易編輯、合樸志工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曾任廣播電台企劃主持、網路行銷企劃、社區營造工作者、月刊編輯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