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李偉文 的專欄 / 努力者的詛咒―成就愈高晚年愈不快樂

李偉文 的專欄

努力者的詛咒―成就愈高晚年愈不快樂
2025/07/04
點閱率:89

哈佛大學布魯克斯的研究發現,成就愈高的人,到了退休之後愈不快樂。

一般的常識總以為,當我們努力工作,認真賺錢,達到職業上的高成就後,也就是所謂人生的勝利組,從此就幸福快樂。其實結果很可能剛好相反,職場愈是成功,退休後愈可能不快樂。

只要稍加思考,這個答案是合理的,就像以前我們當笑話講的,一個原本日理萬機的總經理或大將軍,退休後沒有公文可以批,只好要太太將每日菜單上呈讓他批閱,滿足失落的成就感。

布魯克斯認為,再怎麼成功的事業,或一輩子生涯奮鬥,總會由盛而衰或終究必須交棒讓出舞台,因此唯一解決之道,就是在原本的第一條生涯曲線還沒走下坡或還沒交棒,及時發展第二條曲線。

生涯第二春的選擇,也必須理解人在不同年齡的學習優勢是不同的。如同心理學家卡泰爾提出的分析,人類有兩種智力,一種是「流體智力」,來自於邏輯推理,涉及數學與閱讀能力,在年輕時佔優勢,到三、四十歲後會急劇下滑。另一種是「晶體智力」,懂得融會貫通各種資訊,並且能夠講出動人的故事,這種能力到四、五十歲後才會達到高峰,然後可以維持到七、八十歲,換句話說,晶體智力能把複雜的概念簡單化,把生硬的知識轉變成容易吸收的故事。

布魯克斯教授看過一萬多篇關於快樂的學術論文後,發現最快樂的人,每天都會做四件事,就像每天幫人生的四個帳戶存錢一樣。

第一個帳戶是信仰。這裡說的信仰,並不見得是宗教,而是指一種超脫於例行性日常的活動,也就是無關乎生存或功利性目的的興趣或關注。比如說靈修冥想,或者對於業餘知識技能所投入的熱情。

第二是家人關係。與家人的親密關係是我們很重要的幸福來源。

第三是朋友關係。良好的友誼是我們能給予自己的最好禮物。擁有真誠的友情,能撫慰我們的心靈,讓日常生活更值得期待。

第四是社會貢獻。不管是來自於我們的技能與付出所帶來的回報,或者是為需要你的人提供服務,這些努力都能為我們帶來快樂。

布魯克斯教授的建議,其實就是我多年來在講「退休進行式」的主張,只要是工作,也就是能為我們帶來金錢報酬的工作,一定必須退休,將舞台讓給別人。但是現代人的壽命很長,退休後還有二、三十年的時間,所以一定要找到一件到離開世界前都可以持續做的事情,而且這件事既然我們用寶貴的這一生來做,所以也一定是要值得的事。

這一件值得而且可以做一輩子的事,就是布魯克斯教授所說,善用我們的「晶體智力」所發展的第二曲線。




作者》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之一,也是一位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專欄見於各類報章雜誌,亦出版許多著作。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我的咖啡時光     |      回 李偉文 的專欄     |     啃老族與全職兒女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5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