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編按:2023年即將進入尾聲,而今年度在公共行政上的大事紀就是農委會於2023年8月1日正式升格為農業部,而獨立於畜牧體系的「動物保護司」隨之成立,動物保護政策有專責的行政單位擬定、推動。關懷生命協會已推出《動保司大家談》訪談動團系列文章,本系列將訪談學者專家對現行中央及地方動保政策推行的看法,以及對未來動保司的期待、推動議題優先順序等。 吳文勉老師:「我常跟研究生說,我們能在實驗動物身上做實驗是一種特權,必定要遵守人道飼育、對待,把自己的技術精進並讓實驗動物不要有額外痛苦,甚至牠們要走到生命終點的時候施行安樂死,不要讓牠不舒服到最後一刻。」 實驗動物學的領域牽涉很廣,包含:生物醫學研究、高等教育、生技產業等等,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議題,因此我們特地專訪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輔仁大學IACUC專業委員(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IACUC,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中華實驗動物學會理事的吳文勉博士,希望她能揭開實驗室的面紗,讓大家能互相溝通、一起尋找提升實驗動物福祉的推進方向。 中華實驗動物學會正式成立於1989年,旨在整合實驗動物科學應用相關從業人員、廠商與研究人員,促進跨領域溝通,近年因應重視實驗動物福祉的世界潮流,中華實驗動物學會身為實驗動物領域的領頭羊,歷年來協助農委會主導之動物中心查核、舉辦「國際實驗動物管理評鑑及認證」相關議題、獸醫論壇、健康食品論壇等等實驗動物及人道管理的相關專業訓練。吳文勉除了長期參與中華實驗動物學會會務,也於校內開設「實驗動物營養學」,教導碩博士生如何飼育、操作實驗動物。 落實實驗動物及生命倫理教育 提到實驗動物福利,就不能不提現在的國際趨勢「3R」:替代(Replacement)、減少(Reduction)及精緻化(Refinement)。作為第一線使用實驗動物的學者,吳文勉認為3R該如何落實呢? 她首先建議學生在使用實驗動物之前,需要加強相關訓練,並傳承操作經驗,很多細節、眉角都該提早認識:「例如需要配製誘發實驗動物肥胖的高脂肪飼料時,需要考慮到小鼠有膽囊(不同物種在解剖學上有許多差異),但是大鼠沒有膽囊,因此飼料中要額外添加足夠量的膽鹼(具有乳化脂肪的效果)才能順利造症成功。此外,適合大鼠或小鼠的麻醉藥物與劑量也不同,需要經驗的傳承,才能落實3R的精神。」 在大學校園端實務上的運作來說,實驗動物相關指導仍是不夠完善,且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吳文勉觀察到各系所有使用到實驗動物的經驗傳承,通常是資深研究助理或學長姐手把手教。吳文勉在系上有開設一整個學期的「實驗動物營養學」,每週兩小時,教導研究生們3R 精神、飼料怎麼配、基因轉殖鼠命名方法、實驗動物毒理試驗、各種實驗動物攝食劑量換算為人類時的等效劑量、疾病防治、造症模式以及麻醉和安樂死等技術,但很多時候,這堂課收到的學生數,遠少於實際有使用動物實驗的學生總數;放眼台灣各大專院校,也不是每一所都有設置這樣的課程。 「有些同學連動物要怎麼抓都不會,就尾巴拎起來,真的很不行⋯⋯訓練過的話,就會用正確的方法抓,不會造成動物不適。」吳文勉還提到,曾有某實驗室研究生在報告論文構想書時,認為比對小鼠壽命2年和人類壽命80年,剛離乳小鼠等同於人類兒童期,並以此設計試驗——但這是錯誤的思維,因為小鼠離乳後就具備生育能力,這樣的實驗設計是無效的。 吳文勉指出,現階段使用實驗動物的大專院校學生必須受三到八小時不等的訓練,但這樣的時數並不夠完備與細緻。考量各校教師人力並不一定足夠開課,她建議可以由動保司和其他官方的跨領域單位合作,一起建立完整的實驗動物教育、生命倫理教材。「e等公務園」學習平台就是一個很好的媒介,該學習平台已經有關於動物照護的科普影片,期待未來可以繼續增補以協助推動實驗動物教育和福祉。 「我們可以先從生命科學領域開始,例如先要求一定要四小時或兩小時實體的課程,另外再加四小時線上課,給學生十幾二十個『e等公務園』學習平台上指定之實驗動物範疇的選項,這樣就可以把尊重動物的觀念快速地拓展開來。」吳文勉說明。 動保團體與實驗動物學者需溝通 教育之外,吳文勉有點無奈地提到一個問題:缺少良好的溝通。現在,國際趨勢、動保團體都會給予政府改變的壓力,這些倡議往往並不是希望完全廢除使用實驗動物,而是加強管理、減少不必要的痛苦(可以見「NGO怎麼想?」台灣愛鼠協會、實驗動物篇),然而這樣的善意在官僚體系繞一圈後,卻往往變成「要求研究者盡量不要使用實驗動物」的壓力,甚至讓「使用實驗動物」被無差別冠上污名。 吳文勉指出,現階段在替代方案尚未完善的情況下,要完全不使用實驗動物,有其難處。目前,從食品、藥品,到尖端醫療研究,例如腫瘤、罕見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幹細胞、生物晶片等尖端科技之發展,實驗動物的使用仍是必要的一環。她說明:「一百個細胞培養的實驗,比不上一個活體動物的結果,一百個活體動物的結果,也比不上一個人的結果,如果要從細胞培養直接跳到人,出事的話由誰負責?」 吳文勉指出:「我們需要教研究生,也要有產學合作,接廠商的研究案,很多人不希望忍受藥物副作用,轉而尋求保健品、營養補充品,或是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不想抹太多類固醇,希望使用有B群、維生素A或是益生菌等成分的,這些產品如果不經過動物實驗,很難確定功效物質是否過量,以及把多種物質合併使用時,生物體是否能負荷或是順利在體內代謝掉,於是產生不預期的副作用。」 吳文勉並不是認為實驗動物福利不重要,相反地,她很重視對待實驗動物的人道,在她上課的時候,一定會強調「尊重生命的觀念」。她常說:「使用實驗動物是一種特殊的權利,所以更要注重人道飼育、對待,不要讓牠遭遇額外痛苦,當牠走到生命終點 (實驗終了而被犧牲生命)時,我們也該適時給予人道終止或安樂死。」 臺灣未來產業發展中,「生物醫學」是很具國際競爭力的軟實力,實驗動物的使用與改革,可說是牽一髮而動全局,需要多方商討、擬定周延的做法再推行。吳文勉認為動保團體、政府、學者必須加強溝通,了解第一線的狀況,進行合理地滾動修正與改革,「使用實驗動物是不得已而為之,能取代當然就取代,可是目前有些使用的現況是有必要的。」 持續開發國內實驗動物替代方案 最後,吳文勉再次提醒開發替代方案的重要性,目前替代方案,例如器官晶片(能重現人體器官的組織狀態、特徵,有機會替代實驗動物)等,仍處於新穎、待確效、持續精進發展的狀態。目前各方大力減少使用實驗動物的趨勢潮流下,如果沒有即時補上合適的實驗動物替代方案,恐怕會有空窗期。 目前實驗動物替代方案很多都來自國外,只能用引進的,然而國內相關研發卻比較少。長遠來說,她期待能有更多、更完善的實驗動物替代教具、方案,例如教學生管灌餵食實驗動物時,就可以用矽膠機器老鼠,不用讓新手直接用活體動物做練習。「我覺得實驗動物議題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需要各方有心人士們一起努力,我相信明天一定會更好的。」吳文勉表示。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動保司大家談】動物保護司成立,學者 | 回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 沒有較新文章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