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作者:蔡育琳(關懷生命協會記者)/ 照片: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提供
近日,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有兩則提案引發關注:「我國應禁止餵養流浪動物」、「反『我國應禁止餵食流浪動物』之提議」,也都跨過了5000人附議的門檻。農委會決定合併處理,於10月27日舉辦線上會議,出席者因不同立場,有相當激烈的討論。 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執行長劉晉佑、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執行長郭璇也出席這場會議,這兩個協會都以絕育為主要任務,有豐富經驗及具體成果。本會特別採訪兩位執行長,探討絕育的重要性及影響,希望為流浪動物的問題提供解方。
餵食與絕育
對於遊蕩犬與野生動物的衝突,劉晉佑表示,在生態敏感區,可以逐步移除區域內遊蕩犬,並移動餵食點,避免在區域內餵食;並擴張2∼3公里的緩衝區,讓餵食者移到緩衝區外餵食,以達成區域內零餵食的目標。 不過劉晉佑也指出,就算修法禁止餵食,在執行上非常困難,他以陽明山國家公園、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為例,這兩處都早已禁止餵食,但一樣存在餵食的情況。他認為:「流浪犬貓的問題並非餵食者所造成,但有一部分餵食者沒有在適合的時間地點、餵食適合的食物,會讓這個問題變得更嚴重。」 「這也反映出我們的社會無法解決流浪犬貓問題,如果沒有流浪犬貓,就不會有餵食這件事。」劉晉佑說,近年來餵食者慢慢浮上檯面,與外界合作捕捉流浪犬貓絕育,如果全面禁止餵食,可能會把餵食者打回地下化,從此沒有合作機會,卻還是不會停止餵食,反而衝突會越來越大。 在遊蕩犬貓絕育之後,一些好的餵食者會選擇適合的時間、地點、食物,以減少跟民眾、野生動物的衝突,不過劉晉佑也表示,確實有為數不少的餵食者可能會加深這些問題,因此他說:「現在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盡快把遊蕩犬貓絕育完,讓餵食者沒有狗可以餵。」
生態敏感區
說到生態敏感區,高雄壽山是一個指標性地區,從2018年底開始,台灣之心與壽山公園管理處合作,進行駐紮任務至今將近3年。因為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台灣之心的工作人員就在附近租屋定居,平均會有2人在此不分日夜探查、抓狗。原本壽山有1000多隻遊蕩犬,目前已絕育500多隻母犬,還有10多隻非常難抓的母犬,他們會繼續努力將其全部絕育。 根據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的調查,關於山羌被遊蕩犬攻擊的數量,在2017年有10隻,而後下降到0∼2隻,由此可見衝突已有減少。劉晉佑說:「第一次到壽山的時候,我在收容所外就看到好幾隻母狗帶著小狗。」壽山有30多位餵食者,台灣之心跟他們合作捕捉,有愛媽對他們表示感謝,因為現在幾乎看不到小狗了。 此外,從2020年啟動的「全面絕育中」計畫,台灣之心與野生動物專家合作調查後,確定了浪犬與石虎的衝突區-台中、苗栗交界的大安溪兩岸。因此台灣之心展開地毯式的母犬絕育,目標是減少浪犬數量,也減少與野生動物的衝突。
TNvR有用嗎?
有些人認為TNvR 無法解決人犬衝突,劉晉佑表示,確實無法用TNvR來改變狗的行為。「如果一隻母狗會咬人,絕育之後還是會咬人,除非有辦法改變牠的行為問題,或是捕捉後另外安置。面臨資源不足的情況,我們不得不用TNvR,至少不要讓一隻會咬人的母狗生出10隻會咬人的狗。」 有人提議恢復撲殺政策,劉晉佑認為這也是一種策略,但在台灣要推行很困難,社會將有很大衝突。他表示,台灣已是一個進步的國家,要處理社會問題不該只是去消滅,應採取更人道、更中庸的方式。 「TNvR是一種預防性的做法,在衝突發生前就該積極執行。」劉晉佑舉例說明,如果某地區出現一隻新的遊蕩母狗,在還沒有人犬衝突時就把牠抓去絕育,可避免生小狗及更多的衝突。如果等到母狗發情吸引公狗,甚至生了一窩小狗,狗的數量和衝突機率都提高,引發民眾通報、民代關切,主管機關才去捕捉絕育就太慢了。 「我們做了很多預防的方式,在那些地方因此沒有發生衝突,但一般人不會知道,我們是用TNvR抑制了當地的衝突。」劉晉佑說明,TNvR的效果有時不會立刻出現,或是不容易用數據來量化,但他們認為這是正確的作法,也會持續落實絕育行動。
台灣之心的絕育行動
台灣之心的工作包括絕育行動、教育推廣、政策倡議,絕育是最主要的任務,也是經費使用最多的部分。目前每年花費約5000萬元,每年絕育3萬多隻犬貓,有以下四種行動方式:
大規模絕育
劉晉佑認為,2017年實施的零撲殺政策,雖然倉促但已經上路,「我們與其走回頭路,不如趕快把配套措施建立起來,在初期的5到10年,最重要的就是大規模絕育。」 「絕育兩個字說起來很簡單,其實我們還在學習,台灣目前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絕育。」如何做到大規模絕育?第一步是調整現有的絕育資源,劉晉佑表示:「如果大家都認為,跟人類、野生動物產生最多衝突的是遊蕩犬,那就先做混種母狗的絕育,跟全國的動物醫院合作,提供全面性的公費免費絕育。」 第一步是全面免費絕育;第二步是下鄉絕育,前進偏鄉地區絕育犬貓;第三步是高強度絕育,進行地毯式調查,找出尚未絕育的犬貓。劉晉佑特別指出,必須提供全額的絕育補助,因為目前的補助費離市價太遠,願意合作的獸醫太少。 而這樣的大規模絕育,需要公部門與全民合作,不能只靠少數動保人士或團體,劉晉佑說:「流浪犬貓的問題,如果可以靠一兩個動保團體就解決,那就太不可思議了。」 絕育就能減量嗎?劉晉佑認為,收容所數量及遊蕩犬數量都是重點,應將兩者做整合比較,他提出以下數字,說明總量確實減少了。
劉晉佑以自身經驗分享,過去他在民間收容所工作,即使幫很多狗找到領養人,還是會有源源不斷的狗進來,讓他感覺看不到明天、看不到希望。台灣之心則是從源頭減量做起,他說:「雖然絕育對狗貓也是一種傷害,但我們希望用較小的傷害,來減少較大的傷害。」
各方合作努力
劉晉佑表示,台灣之心從2014年開始下鄉絕育,原本每年40場,現在增為70場;2014年的紮浪浪計畫只有2家獸醫院合作,現在增為100多家。如此進展讓他對未來有很大的期待:「如果全國有1000家醫院配合絕育計畫,每個人都可以幫助新來的流浪狗貓結紮,只要帶去最近的一家動物醫院就好了。」 除了民眾的支持參與,各團體之間也需要交流互助,劉晉佑說明,台灣之心與許多動保協會合作,協助一些地區性的動保組織,除了收容救援也能進一步做絕育,最後能自己舉辦下鄉絕育活動。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也是他們的好夥伴,兩個協會經常交流資訊、培訓工作人員、共同發表訴求等。 在公家機關方面,台灣之心也與台中動保處、宜蘭收容所合作,今年拓展到與花蓮縣政府合作,進行七星潭遊蕩犬隻誘捕及絕育工作。而台灣之心的未來規劃,就是在對的地方增加能量,在難以接觸的地方伸出援手,最終目標是讓台灣不再有流浪犬貓。 「如果我們跟昨天比,可能看不出什麼,但是跟5年、10年前相比,已經有很多進步。」劉晉佑從高中開始當動保志工,投入動保領域約20年,台灣之心對他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我們的工作是有成就感的,因為我們看到了改變,覺得這些辛苦有價值,所以充滿了力量,再拚下去就能改變更多。」
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小檔案: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