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有一個寶寶
因為是新手..所以我做完月子後沒多久就覺得左手腕及大拇指怪怪的...後來越來越嚴重才知道我得了媽媽手...
真的非常痛...不過也是照顧寶寶時姿勢不對(我是全職媽媽)
現在寶寶8個多月..會爬會站,,比較不用常常抱..洗澡時也會坐澡盆中..我的媽媽手不知不覺中好了耶...
我生產完第二個月就得了媽媽手
去看了兩個月左右的中醫,做了好幾次的推拿、針灸,都沒有任何效果
後來我改變了使用雙手的習慣,只要會讓手痛的姿勢都不用
因為其實媽媽手有許多是因為使用雙手的姿勢不正確導致受傷
例如我是手腕的部分會痛,只要拇指用力就會牽動受傷的地方導致疼痛
所以後來我都幾乎完全不使用拇指,抱小孩也是用五指併攏的方式抱
讓傷處充分休息、不要再加重受傷的程度後就會慢慢復原了
比看醫生還有效果喔!
不過要有心理準備,要經過好一陣子才會完全復原
我花了半年以上的時間
我當初在生完第一胎時也是如此,後來是到中醫診所做針灸和電療大約一個月才好,建議妳暫時先別太常抱小孩,讓手充份休息,才會好得快,別太擔心哦
我有用一種中草藥泡~~超棒的~~可以跟我聯絡我告訴你哪裡買~~
我以前也是痛到連筷子都不能拿;起先去找西醫,他就直接在局部注射,注射完後是有好一點啦,不過不到一個月又痛了;後來才知那是類固醇,最好不要打;我建議你去找你熟識的中醫醫院或中醫診所,那裡面有推拿師可以幫你推拿或電療;我的手就是這樣好起來的。
網路上有許多相關資料,您可以搜尋看看.
以下轉貼文章給您做參考:
媽媽手 不是媽媽的專利
文/林頌凱
媽媽手其實是一種肌腱炎,不只媽媽容易發生,像銀行行員、生產線員工、棒壘球球員或持拍運動的選手,都是媽媽手的高危險群。
如果疼痛難耐,又腫脹無力,最好立即就醫。
陳太太是一名家庭主婦,每天除了為家裡料理三餐外,還得整理家務、打掃、拖地、清洗廁所。愛乾淨的她,不允許家裡有任何一點灰塵或污垢。最近,她發現兩邊手腕靠近大拇指的地方有刺痛的灼熱感,而且做家事時,還會覺得使不上力,若擦個萬金油按摩一下,疼痛會稍微消失,但是不一會兒又開始作怪。當她到醫院求診,復健科醫師告訴她得的是典型的「媽媽手」。
媽媽手,醫學上的名稱是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其實就是一種肌腱炎,是手腕部位兩條特定的肌腱(外展拇長肌和伸拇短肌)發炎,而且很容易轉變成慢性發炎。媽媽手主要是因為手部不正常用力或是使用過度所造成,病人主要會在大拇指下面靠近腕關節的部位有局部疼痛,尤其是當大拇指翹起來比「讚」的動作時,疼痛感最強。
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之所以叫媽媽手,是因為剛生完小孩的媽媽特別容易發生。因為新科媽媽(或爸爸)在抱小孩時,容易因緊張而用力過大,或者太過用大拇指施力來抱住小孩,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肌腱炎。
除此之外,某些需要大拇指的重複使用工作,或是大拇指翹得太用力,例如家庭主婦,反覆點訂單、鈔票的銀行行員及會計人員、生產線工作人員(例如電子公司、零件工廠),或是某些運動傷害,如大拇指要特別用力的動作,例如投擲運動的棒球、壘球,或是拿球拍運動的網球、桌球、羽毛球等,都是媽媽手的高危險群,所以媽媽手可不是婦女才有的專利。
如果真的得了媽媽手,無須太過擔心, 把握幾個大原則即可很快恢復。如果是急性發作,手腕剛腫起來,而且有紅腫熱痛的情形者,可以局部冰敷,並且避免大拇指的反覆使用。急性期過後可以局部熱敷,並且在不產生疼痛的前提下做手腕轉動的運動(慢慢轉),或將手連續握放,伸直手指以後再彎曲,反覆練習,有助於紓解疼痛。
倘若疼痛難耐,且又有腫脹無力的現象,應立即就醫治療。復健科醫師除了使用藥物以外,還會用物理治療的儀器,例如熱療、蠟療、遠紅外線、雷射、超音波、電療來幫助減緩症狀。此外,醫師還會幫較嚴重患者配帶副木,讓大拇指可以得到足夠的休息。
對於一些藥物與復健治療無效的病患,醫師還會考慮局部注射藥物,一般來說都有相當不錯的療效。
對絕大多數的病患來說,急性發炎者大約一到三週就可以完全恢復,而慢性發炎的病患恢復的時間就可能需要六週,甚至更長的時間。所謂「預防重於治療」,平時注意生活中小動作的姿勢,避免過度用大拇指出力,遇到不舒服的狀況就稍事休息,都可以輕鬆擺脫媽媽手的困擾。
(本文作者為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