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一點也不明白什麼是人道屠宰(怎樣讓這些動物在邁向死亡的路上,可以走得更有尊嚴、更少恐懼,卻是愈來愈多人開始關心的生命議題。)???????為什麼我一點也不明白不忍殺戮和自我欺騙如此矛盾??????為什麼我一點也不明白自閉症的動物學家葛蘭丁假裝慈悲卻振振有詞(推動人道屠宰動物的葛蘭丁,自己也愛吃牛排。)「我認為我們可以合理地使用動物作為食物;但是,我們必須正確地對待牠們,」??????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狂牛症之無間道(版權屬宋東)
狂牛症、SARS風潮再起,全球進入一場新的殺戮。
新聞照片裡廣東官員集中宰殺果子貍的慘狀,讓許多人有一股窒息的罪惡感。罹患狂牛症的美國犢牛,也陸續走上被銷毀的輸送帶。
但是,這件不愉快的事總得有人執行。而且,只要我們不吃素,動物仍是維持人類生命很重要的一環。
除了不浪費食物,讓每個供養我們的生物都能物盡其用之外,怎樣讓這些動物在邁向死亡的路上,可以走得更有尊嚴、更少恐懼,卻是愈來愈多人開始關心的生命議題。
科技可以幫很多忙。而且在動物行為學與晶片科技上,都已經有很多有意義的發展。這些科技不僅可以用更人道的方式對待即將被屠宰的動物,對人類的健康也有關鍵的貢獻。
事實上,以人道對待屠宰場的動物,對肉品的品質影響很大。動物行為學的研究指出,恐懼與痛苦會讓動物釋放對肉品有害的荷爾蒙,也會增加肉商剔除壞肉的成本。
「運送動物過程中的緊張與激動,會讓動物快速減重,而且造成淤血的硬肉,這些都需要剔除。」做這個研究的,是近年動物行為學界的新貴——從小就罹患自閉症的動物學家葛蘭丁(Temple Grandin)。
葛蘭丁的自閉症,讓她對聲音與觸摸非常敏感。自閉症者對環境的害怕與專注,幫她可以從牛的角度看世界,讓她理解怎樣可以讓牛或其他動物不害怕。
在科羅拉多大學動物科學系擔任副教授的葛蘭丁,常親自走進屠宰場裡讓牛、豬走過的通道,去體會一隻隻排著隊、被催趕到電擊槍前的動物,會對哪些裝置特別敏感。經過她改良的深溝斜坡水泥走道,讓牛隻不容易滑倒,也不會因為滑倒推擠而造成恐慌。
屠宰,可以人道一點
「我們必須放棄牛仔們在競技場上的作法:對動物大呼小叫,」葛蘭丁對《紐約時報》的記者說,她認為動物所以不肯合作,主要來自恐懼,不是頑固。
一位美國肉品業的主管也不得不佩服這位說話眼睛不看你,並常重複說同樣句子的女性:「她把一種非常精密的科學帶進了畜牧業,她對動物行為做了深入評估。她研究如何讓肉牛走過通道做預防接種,她研究了牠們的視界,以及牠們如何移動,接著她又有能力發展能減輕牠們害怕和壓力的設施。」
1996年開始,美國農業部就依照葛蘭丁研究所訂出的標準,制訂「人道屠宰法」(Humane Slaughter Act)之外,也每年給全美的屠宰場評等,評等結果供各大食品商與大餐廳作為選擇供應商的參考。
1999年,美國最大牛肉食品商麥當勞,請葛蘭丁每年固定評檢自己的肉品供應商是否符合人道屠宰標準;到2001年,漢堡王、溫蒂等速食連鎖也跟進。
牠們一塊一塊地死去
事實上,1990年代初,美國屠宰場的運作還非常原始。雖然為了讓動物在宰殺前「無痛苦」,會採用電棒先擊昏動物,但根據葛蘭丁的研究,大部份的電擊都失敗,動物幾乎是活生生地被一塊塊地肢解。
兩年前,《華盛頓郵報》一篇獲得普立茲獎的報導《牠們一塊一塊地死去》(Modern Meat: A Brutal Harvest—They Die Piece by Piece),就清楚記錄沒有被擊昏的豬、牛,被懸吊在輸送帶上,眼睜睜地經歷自己被一塊塊切割成不同肉品的慘狀。
「活著的動物對屠宰工作人員也很危險,」一位舉發自己工作的屠宰場不人道宰殺的工人說:「生產線不會因為動物是活的而停下來。」他的手臂就因為肢解一隻仍活蹦亂跳的牛而被踢斷。
經過十多年來的努力,葛蘭丁最新的屠宰場評檢顯示,情況已經改善很多。「95%的動物都在第一次電擊就失去知覺,」她在《華盛頓郵報》報導中指出。
屠宰場的管控,一直是大眾不願碰觸、主流媒體不願報導的主題,也因此常變成人類食品衛生的死角。美國狂牛症爆發的外一章,更說明了這件事。
追溯去年12月美國華盛頓州農場裡的狂牛症病牛,來源竟是加拿大。而加拿大一直被公認是全球處理肉品最有公信力的所在。
但是,根據《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去年9月的報導,葛蘭丁在美國狂牛症爆發前3個月,就主動公佈一份「加拿大屠宰場比美國落後」的報告,顯示魁北克與安大略省幾個屠宰場的人道屠宰操作非常落後,肉品處理也不夠仔細。
這個評檢,是前年6月加拿大爆發狂牛症後1個月,加拿大食品檢驗局聘請葛蘭丁做的;前年7月葛蘭丁交完評鑑報告後,這份報告就不見了。葛蘭丁在去年9月主動把報告披露給媒體。3個月後,美國官方對美國病牛的診斷,就是懷疑小牛吃過加拿大狂牛症病牛肉做成的飼料。
可見,屠宰場的品質控管、設備維護、員工訓練,對人類、動物的健康影響多大。
給肉牛一張身分證
目前,美國農業部已經決定,未來3年內,將建立全美3,500萬頭肉牛從出生到屠宰全程追蹤的身分證系統。紐西蘭和日本早已實施類似的肉用動物追蹤體系。其中最有效的科技工具,就是給每頭牛都植入像貓、狗寵物管理的晶片。目前明尼蘇達州的Digital Angel Corp.所設計的晶片,可記錄動物的體溫變化,對早期偵測狂牛症非常有幫助。
推動人道屠宰動物的葛蘭丁,自己也愛吃牛排。
「我認為我們可以合理地使用動物作為食物;但是,我們必須正確地對待牠們,」她說:「如果我們不飼養牠們,牠們不會存在。因此,我們要給牠們一個好的生活,及一種沒有痛苦的死亡。牠們是有生命、有感覺的,牠們不是一根柱子,或是一個機器。」
而且即使是只喝牛奶、吃乳酪的人也必須理解,「母牛必須每年生育小年才會泌乳,」她說:「而那些小牛,則是飼養用來作肉牛的。」
當紅電影「無間道」的片名,是借用佛經中對「在地獄中永受煎熬」的描寫。但經過電影的詮釋,永生反而是最痛苦的一種懲罰,不死未必快樂。但是,如何死法,卻是我們對生命可以做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