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仁風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沙子說的情形其實很普遍
>我想這跟我們的公民訓練很有關係
>整個社會文化總是告訴我們「以和為貴」、「不強出頭」的價值
是啊, 而且在大家見怪不怪的情形下,
想要"對於一些事情做回應"的人, 往往卻經常被勸不要多事.
以往見到需要被勸阻的事情發生,
獨自一人時或許比較缺乏勇氣上前,
有朋友時又會會被勸阻, 或是得不到任何正面的回應.
久了或許會稍微心灰意冷,
訓練自己淡漠些.
漸漸的,更年輕時的衝動,被疲累,習慣和無奈所取代..
加上聽到朋友好事而差點惹禍上身,
慢慢的那樣的激憤感只好化為文字, 偶爾在網上絮叨著...
期望聽者能有一點點共鳴.
現在不再祈望能夠--立刻勸阻"壞事".
而是希望社會能以教育開始慢慢改革風氣和人心
(不管是學校,宗教,哲學,心靈,公民教育等等)
(雖是艱難遙遠緩慢之路?:p)
另外希望能以增加"好事"來相對的使"壞事"彷彿減少.
最重要的還是如同仁風說的,
要以自身做起, 自己都不能不自私了,
還能奢望別人什麼? :p
>長久養成下來,在面對不公不義時,我們往往會不知所措
>甚至是選擇當個「安全的旁觀者」..
>這種現象可以在發生火災、事故時的圍觀效應
>冷眼旁觀的人多得難以想像,甚至影響救災
>但願意幫上忙的卻相當有限
>曾有作本土人文研究的學者就以這個主題來分析我們社會的群體意識
>這位老師的結論是台灣在這時來年的民主化過程前經歷了過久的殖民與高壓統治,以致於喪失了主體意識和爭取正義與權利的企圖,並因此行程了過渡功利的心態。
>火災的例子就是一個,仁風記得曾經在電視上看過這樣的畫面,一個法國街道火警,因為缺水加上巷道狹窄,所有的居民擠上街,一桶桶的把火傳著,撲滅了火。比較我們街上的畫面,真的有點不堪。
>我想當作一個現代的知識份子,也許就從我們做起,一個小動作,一句話,社會的風氣就可以不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