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上方便,午飯之際找了中文所的研究員老師請益
幾個相關的訊息,希望對您還有線上的朋友有幫助...
一、有關孔子、孟子、曾子「離婚」的說法,在「史書」裡面並沒有記載。至於林語堂先生,有關孔子的著作分別是1938年的「孔子的智慧」、50年代的「孔子的幽默」,並沒有所謂「孔子論」,更沒有討論孔子離不離婚這件事。
二、目前坊間有關「孔子休妻」之類的說法,多半是來自有名的東晉「偽書」--「孔子家語」來的。這本書是由東晉時代的學者王肅所撰
因為那個時代,中國的兩性地位慢慢偏向男性傾斜,整個社會風氣也由漢唐的開放多元變成壓抑封建所以王肅藉著「孔家」名義編撰了一些小故事,來推銷自己的家庭、道德觀念,但事實上這和傳統儒學已經有很大的差距了。故事畢竟只是故事,看看就好,如果要根據這個來瞭解儒家思想,則會有很大的誤解。
三、過去的「偽書」文化,算是一種早期知識份子傳達理念的方法,只是也為往後的研究者帶來很大的困擾。例如很多人會把「三綱」、「五常」都當作「孔孟思想」,但真正瞭解孔孟思想的人會發現,以孔孟哲學強調人與人之間互信互重的「仁」觀,絕對不會有「封建主義」的「誰為誰綱」之類這種相互矛盾的說法.....參考可以,當作是了解不同時代背景的思考,但是如果真要瞭解儒學要旨還是參考四書等「原典」比較實在囉
四、關於兩性、婚姻,永遠離不開平等和相互尊重,不必去看別人怎麼以為,重點總在自己是不是關心、是不是愛而已
>【 在 想當壞人的人 的大作中提到: 】
>(1)這是在史書中記載的,但是不多著墨而在林語堂所著的孔子論中也有談到一些,不知那位先進,可以提供出來多一點的參考資料。
>
>(2)還有他的門生也都是吵到要離婚,可見離婚不是現代的專利,而且呵~,還越來越簡單。一言不合可以離,大打出手可以,還有思想、個性不合也是理由,為小孩也可以是一種理由,不知還有沒有其他奇怪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