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討論區 / 素食快訊/趨勢 / 所有回應 素食快訊/趨勢 # 235948 之文章
討論區/素食快訊/趨勢 文章

    下一篇:美國加油,市民吃植物性食品! 學習如何全球蔬食
主題:台灣永續健康飲食第一次公聽會,會後10項結論,要求政府做出行 含原文總篇數 2
原       文
作者: 做個素食英雄吧
發表日期:2023/05/19 12:52:44
文章編號:235948   推文人氣指標: (1)

台灣永續健康飲食第一次公聽會,會後10項結論,要求政府做出行動!

 

後學恆定  感謝所有的臺灣國國會立委對蔬食救地球的努力

分享在臉書上公開的社團。大家加油

..

【新聞稿】低碳蔬食推廣 慢如牛步 因應氣候變遷 應迅速跟上國際腳步

2023-05-18

 

 

/立委陳椒華國會辦公室

 

立法委員陳椒華今(18)日與台灣永續飲食轉型智庫、週一無肉日平台、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以及動物社會研究社等近40個民間倡議團體共同舉辦公聽會,就政府各部門因應氣候變遷卻怠於推動低碳蔬食,進行檢討與政策建議。

 

以下為公聽會結論:

 

1.請農委會及環保署研議於二個月內提出推動「從肉類轉向其他蛋白質」之工作項目,含具體規畫、指標、期程、預算、中央與地方及政府不同部門間之分工與整合等。

2.請農委會及衛福部參照英國氣候變遷委員會之建議,斟酌我國國情,於二個月內提出研議我國國民肉奶飲食減量里程計畫,訂定2030年、2050肉奶於國民飲食之整體佔比。

3.請農委會會後提供食農教育推動計畫核定本,二個月內提出食農教育中「動物福利」與「氣候飲食教育」的推動計畫,包含訂定成效指標、期程、經費需求、部會間之分工與整合等。

4.請農委會、環保署兩個月內就農民取得碳權提出具體規劃與時程、評估種植有機作物與慣行作物碳足跡以及農民取得碳權之差異,以及如何鼓勵消費者選購低碳蔬食食材。

5.請環保署研議溫室氣體管理基金指定永續健康飲食在社會、經濟與產業之用途,於兩個月內提出規劃報告。

6.請教育部二個月內就「校園永續低碳蔬食日」推動提出成果報告(包含當日廚餘量之多寡等),並提出改進作法。

7.請衛福部與教育部合作研討如何落實健康植物性飲食教育,希望內容有公定版,且經由素食營養師認可,於兩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

8.請環保署針對「碳足跡資訊網」的平台完整進行重新評估,補齊相關資料,或是仿照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的平台重新建立「食品碳足跡資料庫」,於兩個月內提出先行評估與規劃報告

9.請衛福部於兩個月內研議,用植物性飲食取代每日飲食指南。

10.建請國發會、金管會、環保署、經濟部研議將飲食減碳效益列入企業ESG指標及永續報告書之可行性做法。 

 

陳椒華委員表示,立法院今年一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其中第八條明訂「中央有關機關應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氣候變遷調適」,第十款明訂「農業溫室氣體減量管理、低碳飲食推廣及糧食安全確保事項: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辦」,由此顯見政府已重視低碳飲食推廣。然而法案通過至今,行政部門是否已訂定具體實施方案,今天特舉辦公聽會聆聽各界意見以為公部門推動低碳飲食參考。

 

陳椒華再表示,以全植物飲食減緩氣候變遷,政府應趕快動起來:農委會應儘速就農民取得碳權進行評估、環保署應將低碳全植物飲食納入「淨零綠生活」推廣之中、教育部應積極改善校園蔬食之營養與美味並將全植物飲食納入「環境教育」內涵之中、衛福部應將低碳全植物飲食之減碳算法提供給各部門列入減碳KPI等。未來若蔬食可以轉換成碳憑證,民眾加入意願越高效益越大,相信更有助於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台灣週一無肉日平台總召張祐銓表示,2009年平台開始倡議週一無肉日,當時100學年度全台校園參與率93%,也有不少機構訂定蔬食日,但至今實施已逾10年,近期調查,現今參與學校不增反減,已下滑至55%,相當可惜,也值得關注和加強。

 

總召張祐銓從三個面向,強調全植物性飲食的重要性:解決改善孩童的肥胖問題,有益個人的健康,良好的飲食習慣,也可減輕整個社會的健保醫療負擔。 此外,食農教育也應從小做起,透過家長、孩子、學校三方共同努力,從小就在生活中建立健康的飲食型態。 而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全植物性的飲食方式也能形塑永續的生活型態,是減碳重要措施之一。

 

現今在政府的「淨零綠生活」計畫裡已看不到「低碳蔬食」等具體措施及積極度,建議政府能夠落實推廣永續健康飲食政策,早日制定低碳飲食減碳量計算方式,列入KPI,將飲食減碳效益列入企業ESG指標,以及列入教育部「綠色學校」工作項目之中,提高校園蔬食減碳參與率。

 

台灣永續飲食轉型智庫籌備處執行長白卿芬博士指出,IPCC於今年3月所出版第六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已明白揭示全世界在氣候行動上需要再加快腳步,從社會經濟的改變著手,採行SSP1(永續性)方針,才有機會扭轉局勢。IPCC也明白表示,從飲食的個人層面著手,採用永續健康飲食(全植物性),到2050年有機會減少44%碳排。

 

白卿芬博士進一步表示,我國於今年二月甫修訂<氣候變遷因應法>,也制定臺灣2050淨零排放12項關鍵戰略,但法規與政策面均未能賦予永續健康飲食角色真正位階,她建議法規與政策修正仍需與時俱進並做滾動式檢討,要因應最新報告與局勢,提升永續健康飲食位階,從社會、經濟與產業層面同時著手並行,才有可能最佳化並真正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則指出,採用蔬食飲食對健康、地球環境及健保費用均具有正面影響。他身為心臟內科專科醫師,從美國回到臺灣之後,也開始投入素食醫學論文研究,並推動建立全球第三大、亞洲最完整的「慈濟素食營養世代研究資料庫」。

 

林俊龍執行長表示,他在臨床醫師工作三、四十年來,親身感受素食的益處,看到病人及家屬素食後的身心輕安,近幾年來更積極帶領團隊投入素食有助於減少各種疾病發生率的實證研究,至今已於國際醫學期刊發表二十多篇論文,由全球知名的醫師學者審定通過、有根據的事實,證明素食對人體健康的幫助,例如:從葷轉素能降低糖尿病發生率最高達百分之五十,降低中風、心肌梗塞、狹心症、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罹癌的風險,失智、憂鬱症、白內障等也都可藉由素食飲食來延緩發生率。

 

他進一步指出,在另一篇已發表論文證實,在臺灣,素食者所花費的醫療費用相較於葷食者為低。透過與臺灣的健保資料庫連結,經比較從「慈濟素食研究資料庫」募集的2,166名素食者和相符年齡、性別的4,332名葷食者的醫療保健利用率和醫療支出,研究結果指出,素食者的門診次數少13%、總醫療支出少15%。 

 

動物社會研究社研究員陳庭毓認為,食物是當今社會種種不永續、不平等、不正義的問題核心。不論聯合國、IPCC都不斷呼籲轉向植物性飲食對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性,台灣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也納入推廣低碳飲食,並說明:低碳飲食包含植物性、在地食物及減少剩食等面向。

 

陳庭毓研究員表示,環保署、農委會卻刻意忽略、拖延植物性飲食的減排效果,將「淨零綠生活」戰略中「肉類轉向替代蛋白」的推動放在2031年,顯然未依法行政、嚴重失職。為因應氣候變遷、維護糧食安全、國民健康、環境保護,永續會應成立永續健康飲食跨部會溝通平台,制定國家食物策略,納入推廣植

物性飲食,而環保署及農委會則應立即推動植物性飲食,並訂出計畫、期程、淨零指標。




  發表文章   回覆原文  引用原文   精華區  

推文內容:

朱道弘我只支持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台灣,我不支持建國黨台灣國名相台獨思想。所以我只捐錢給林站長,李容庭我不再捐錢給妳推廣素食妳另找別人募款吧!南無阿彌陀佛。2023/06/01 21:24:04
回 應 文 章
Re:台灣永續健康飲食第一次公聽會,會後10項結論,要求政府

作者: 我們都愛清海恩師
發表日期:2023/05/19 14:11:54
文章編號:235951 篇  此篇回應:第 235948 篇 推文人氣指標: (0)


臺北市政府曾表示田園城市屋頂上農場

自己的蔬果自己種,護持佛法有機農耕多照顧

天天無肉日

茹素者用健保少25%、年省近2千億,永續健康飲食正夯!

心臟科醫師:吃肉和這些疾病息息相關

 

續健康飲食(全植物飲食)成為減緩氣候變遷重要一環,也與健康息息相關。週一無肉日平台指出,政府近10年推廣校園蔬食日的效能與積極度有些式微,然5至19歲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率達11.2%,推動校園蔬食日不但可改善孩童肥胖問題,不但可養成孩童良好飲食習慣,也能減輕社會與健保等醫療負擔。

心臟科醫師、佛教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根據其研究指出,食肉與心血管疾病、中風、憂鬱症、失智症、糖尿病等疾病關係密切,且經比對資料發現,吃素者使用的健保資源是一般人的75%,每年可因此節省近2000億元健保資源。

 

聯合國IPCC報告:永續健康飲食對減緩氣候變遷至關緊要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報告,提出推動永續健康飲食(全植物飲食)對於減緩氣候變遷的重要性,這也與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落實低碳蔬食訴求,以及實踐食農教育,促進國人均衡飲食,發展友善小農碳經濟等目標息息相關。

為推動、落實上述目標,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國會辦公室周四(5/18)邀請40多個民間團體,以及農委會、教育部、環保署、衛福部等行政單位代表,共同舉辦「永續健康飲食推廣公聽會」,探討永續健康飲食議題,

 

陳椒華國會辦公室邀集民間團體與政府單位,共探永續健康飲食(全植物飲食)議題與策略。

 

陳椒華:政府置淨零策略於經濟發展下 忽視替代性蛋白產業與推動時程

 

陳椒華表示,IPCC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報告強調,永續健康飲食對減緩氣候變遷的重要性,而我國早在15年前環保署所提出的減碳10大宣言裡,就鼓勵民眾周一吃蔬食,總統蔡英文2年前也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但陳椒華直言,相關部會在實際執行層面上並不重視氣候思維,甚至將淨零策略隸屬在「經濟發展規劃」大項目下,強調綠色金融、技術創新等對經濟的貢獻,卻對世界重要國家強調氣候變遷經濟所重視的替代性蛋白產業完全沒有提及,在推動時程上,更是延至2031年,完全跟不上國際腳步。

 

週一無肉日平台:台灣很早推動無肉日,然近10年推動效能式微

週一無肉日平台總召張祐銓指出,該平台自2009年在台灣開始提倡周一無肉日,中央與地方政府隨後響應推動,多個部會也都參與,且在100學年度,全國國小、國高中的3517所學校,有93%響應,其中更有2318所學校推動每周一日蔬食。

不過張祐銓指出,根據2010年至2020年統計顯示,整體蔬食日推動比例已降到55%,推動的校園也只剩1417所,顯示出這10年推動的差距,以及政府在推動蔬食日的效能、積極度,有式微的現象。

 

推動校園蔬食三大效益:肥胖問題、食農教育、永續生活

張祐銓也點出,推動校園蔬食日有三種正面效益,第一是解決肥胖問題。他說,據統計2019年5至19歲兒童與青少年的肥胖率達11.2%,顯示孩子從小學至國中一直在變胖,推動蔬食日除可改善孩童肥胖問題,也能培養良好飲食習慣、減輕社會、健保的醫療負擔。

 

第二,校園蔬食日可搭配食農教育。張祐銓指出,現代孩童飲食、料理健康及競爭力都很「NG」,推動校園蔬食日,孩童能在學生階段以身體力行健康飲食;第三,校園蔬食日可形塑永續生活型態。張祐銓表示,全植物飲食方式是重要減碳措施之一,今年制定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也納入低碳飲食,其中包含植物性食物。

最後,張祐銓提出的訴求,包含盼政府能提升校園蔬食日的各校參與率、早日制定低碳飲食碳量計算方式並列入KPI、將飲食減碳效益列入企業ESG指標、將校園蔬食日列入教育部綠色學校工作項目,以提升校園蔬食參與率。

 

醫師:肉食與多項疾病密切相關 茹素者使用健保資源少25%

林俊龍表示,他觀察到不少病患在做完心臟支架後,卻時常再次發生同樣狀況,因此他翻遍文獻體會出「病從口入」的道理。

 

他說,透過科學研究比較肉食與葷食,根據他近20多年發表的20幾篇論文,都證明肉食是導致心血管疾病如中風,以及憂鬱症、失智症、糖尿病等疾病關係密切,永續飲食是重要健康因素。

林俊龍也指出,飼養雞鴨豬羊牛等供人食用的動物,以及後續包括屠宰、運輸、冷藏、販賣等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加起來佔整體人類碳排515,亦即溫室氣體的產生與食肉產業鏈息息相關,

林俊龍更將茹素人口套入健保資料庫比對發現,茹素者所使用的健保資源,是一般人的75%,而我國每年健保費用約8000億元,這降低25%就是2000億,因此他也不斷向政府建議,盼這2000億元能拿出一部分獎勵茹素者、鼓勵素食。

 

 

 今周刊 職場季 希望大家吃素健康有褔德

校園蔬食日

永續健康飲食

淨零碳排

陳椒華

無肉日

 

餐飲推植物肉、通路力拚減塑,逾40家業者齊聚「未來市集」分享減碳策略!盼蔬食翻轉「宗教素」印象

掌握飲食六原則 長期沒吃肉也能頭好壯壯 素食夠營養嗎?專家破解萬年迷思

2022-11-02

 

台灣本土雞肉龍頭,竟當起植物肉菜鳥!大成砸10億跨界素食,背後盤算是什麼?

2021-10-13

 

營養師指點!降血壓、控血脂 一日素食就OK

|免費分享全蔬的好處

 

熱門推薦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發表文章   回覆原文  引用原文   精華區  

共 1 筆 第 1 頁/共 1 頁   << 上一頁下一頁 >>

    下一篇:美國加油,市民吃植物性食品! 學習如何全球蔬食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3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