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李偉文 的專欄 / 主題式教學的缺點

李偉文 的專欄

主題式教學的缺點
2025/04/01
點閱率:94

近年跨領域結合不同學科的主題式教學很夯,但有許多老師在嘗試後,認為效果似乎沒有想像中好,我猜原因或許出在於學生沒有足夠深入或廣度的知識去理解與延伸學習,這些與生活貼近的主題似乎很實用,上起課來也很有趣,但是當學生沒有能力進一步深入探索或舉一反三的去思考,這些生動的主題式學習容易流於太過簡單,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且與實施百年的分科教學相比較,傳統的分科教育容易測出學生有沒有真的理解與吸收,換句話說,主題式教學不容易評量出學生的學習狀況。

最後是老師與學生早已習慣排排坐的講台授課,對於主題式教學進行時的混亂跟不確定性,不容易適應也是可想見的。

因此如何結合分科目教學與主題式教學兩者的好處,謹慎規劃主題式教學的內容與呈現方式,才能兼顧學習動機的引導及有效的學習。

為何要學習歷程與主題探索

過去只看考試成績,為了考高分,只好不斷地反覆訓練,要求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填下標準答案,這種只重結果的學習方式,正是殘害好奇心的罪魁禍首。

何況這是個複雜的世界,以為任何事情都有標準答案的僵化思考態度,顯然也不是多元化社會需要的人才,而且若談背誦標準答案,人再怎麼厲害,顯然比不上AI人工智慧;現在隨時可以無線上網,三秒鐘就能從網路上獲得最詳盡的解答,知識的價值恐怕已經要重估,這也是為什麼108課綱從考試題目到大學入學選才方式都必須改變的原因,考試成績愈來愈不重要,108課綱的精神是希望筆試的成績只當作一個「門檻」,最後選才的關鍵是看「學習歷程檔案」,這與全世界的趨勢是一致的。

今年(2021年)全美國已有數千所大學共同決定甄選學生不再看考試成績,同樣的,在今年美國已有數十家最知名的大企業聯合決定,徵選新進員工完全不看大學學歷。

「學歷」在AI人工智慧時代,已被「學力」取代,而學習能力的檢視方式各國都還在尋找與發展中,目前台灣是以「學習歷程檔案」當參考。

透過自主學習,找回關心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尤其透過專題計畫的議題選擇,可以訓練一個人從發想到執行及反思,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學習歷程檔案發展自己的多元智慧―

以前各級的入學考試大多以紙筆測驗為主,即使考題出得靈活有創意,能檢測出的能力還是很有限的,如今進入大學以學習歷程檔案為主要檢視項目時,才有機會看到一個人的多元智慧,也因為學習歷程以自主學習為主,所以的確也可以藉此發展出自己的多元智慧。

最早期以記憶背誦為主的考試,我們會以為記憶力強就是比較有智慧,但是經過心理學家多年的探討,最早的共識是認為智慧就是包括從經驗中學習和成功適應周遭環境的兩種能力,近年有學者認為必須包括文化元素,也就是在某種文化脈絡中,解決問題或創造有價值的作品的能力。

近年哈佛大學霍華嘉德教授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論也廣被引用。他認為每個人至少具有八種智慧:語文、邏輯數理、視覺空間、音樂、身體動覺、內省、人際、以及自然觀察。

基本上每個人都具有這八種能力,但是擅長的程度不同,這些能力都可以被培養或加強,但是也可能被忽略。每個人自主學習來規劃專案計畫時,就可以善加利用自己較強的能力來做出令老師驚艷的作品。




作者》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之一,也是一位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專欄見於各類報章雜誌,亦出版許多著作。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5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